残疾人税收优惠政策,企业雇佣残障人士可享受哪些减免
在我国,为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、促进残疾人就业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。企业雇佣残障人士不仅能获得社会效益,还能享受实实在在的税收减免。以下是企业可享受的主要优惠政策详解:
一、增值税即征即退
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,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。具体标准为:
退还额度:按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计算,每人每月可退还的增值税限额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。
条件要求:需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,依法缴纳社保,且残疾人实际在岗工作。
二、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
企业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,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:
100%加计扣除:实际发放的工资可在税前全额加计扣除,显著降低企业税负。
适用范围:适用于所有类型企业,包括小微企业。
三、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
减免规则:企业雇佣残疾人比例≥1%,可减免50%残保金;比例≥1.5%,可全额免征。
计算方式:残保金年缴纳额=(企业职工总数×1.5%-已雇佣残疾人数)×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。
四、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
部分省市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,给予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,具体比例由地方规定。
五、其他地方性补贴
部分地区还提供一次性岗位补贴、社保补贴等,例如:
岗位补贴:按每人3000-5000元标准发放。
社保补贴:企业为残疾人缴纳的社保费用,可申请50%-100%补贴。
注意事项
1. 资格认定:需持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》或《残疾军人证》。
2. 材料留存:保存劳动合同、工资发放记录、社保缴纳证明等备查。
3. 动态关注:政策可能调整,建议定期查阅税务部门最新文件。
结语
通过合理利用税收优惠,企业既能降低用工成本,又能助力残疾人就业。建议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及时申报,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赢。具体操作可咨询当地税务机关或残联部门获取精准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