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疾人的税收优惠政策,企业雇佣残疾人可享受的3大税收减免
在中国,为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、促进残疾人就业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企业雇佣残疾人的税收优惠政策。这些政策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,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税收减免。以下是企业雇佣残疾人可享受的三大核心税收优惠,帮助您合规享受政策红利。
---
一、增值税即征即退:最高每人每年5万元
政策依据:根据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》(财税〔2016〕52号)
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,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,具体标准为:
退税额计算: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确定,但最高不超过每人每年5万元。
适用条件:
1. 企业需与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;
2. 实际支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;
3. 为残疾人缴纳社保(五险)。
案例:某企业雇佣10名残疾人,当地月最低工资为2000元,则年最高退税额为10人×(2000×4×12)=96万元(实际以5万元/人/年封顶,最终退税额为50万元)。
---
二、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:工资100%税前扣除
政策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》及实施条例
企业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,除正常列支外,还可额外加计100%扣除:
扣除标准:假设企业支付某残疾员工年薪6万元,则税前可扣除12万元(6万×2)。
叠加优惠:若企业同时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,还可叠加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。
注意事项:
需留存残疾人证、工资发放凭证、社保缴纳证明备查;
劳务派遣形式雇佣的残疾人不适用此项优惠。
---
三、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:最高可全免
政策依据: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》
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≥1.5%时,可免缴残保金:
计算公式:残保金=(企业职工数×1.5%-已雇佣残疾人数)×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;
特殊优惠:小微企业(职工30人以下)暂免征收残保金。
示例:某企业有100名员工,雇佣2名残疾人(达2%比例),则无需缴纳残保金,否则需按差额缴纳约10-20万元/年(具体按当地工资标准)。
---
结语
企业雇佣残疾人既能履行社会责任,又能通过三大税收优惠显著降低经营成本。建议企业:
1. 完善残疾职工档案管理(保存残疾证、劳动合同等);
2. 按时申报税收优惠(增值税退税需按月申报);
3. 关注地方政策(部分省市有额外补贴)。
通过合规运用这些政策,企业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如需进一步优化申报流程,建议咨询专业税务机构或当地残联部门。